当前位置:首页 > DeepSeek技术交流 > 正文内容

DeepSeek如何成为媒体人的“全能搭档”

9小时前DeepSeek技术交流24

DeepSeek如何成为媒体人的“全能搭档”


作者:李文睿


随着VR、大数据、AI 这些新技术的快速迭代,新闻宣传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。作为一名新媒体编辑,笔者在尝试梳理DeepSeek 等智能工具与采编业务的融合路径时,深切感受到这些技术创新在选题策划、内容优化、效果评估等环节带来的启发。采编工作该怎么和AI 打好配合?本文以笔者在实践中的心得,从几个实际应用场景出发,探索DeepSeek提质增效的新思路。


利用AI的“人机共创”指南


1.选题策划阶段的智能辅助。找选题是许多媒体人都经历过的苦恼与磨炼,什么内容是当下讨论的热点?什么题目能被读者关注?如何“大海捞针”找准新闻点?DeepSeek 可以成为媒体人智能辅助的好帮手。以往找选题多依靠“人肉搜索”,刷微信公众号、刷微博热搜、翻阅文件,所需信息多依靠媒体自带的推送机制,而常错过黄金传播期。现在,可以通过给DeepSeek 设置定制指令,精准获取想要的信息,从而提高寻找选题的速度,比如以下两条指令。


指令1:扫描过去24小时微博热搜TOP50,标注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》相关事件,按舆情热度排序。


指令2:生成上周法治新闻热点周报,需包含时间、地点、事件概要、法律关联点、传播建议(附案例)。


借助DeepSeek 的搜索、整理能力,AI 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整理出所需要的信息,大大节省了媒体人翻阅资料的时间。但是,在实际应用上,需注意两个要点:一是输入关键词时,给DeepSeek 描述得越详细,DeepSeek 给出的答案越称心如意,如“食品安全法、直播带货”比单纯“食品安全”更精准;二是人工必须复核AI 推荐的热点,避免落入“流量陷阱”。


2.内容生产阶段的智能协作。在创作文案时,媒体人常常面临写稿焦虑,如何将新闻转换为大众爱看的内容成为一大痛点难点。合理运用DeepSeek 的庞大数据库,能够为媒体人提供不同的思路。


指令1:请将以上新闻内容转化为适合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传播的脚本,①用“诈骗犯的七天”作为时间线;②添加反转剧情;③在末尾突出检察官普法内容。给出一份内容大纲。


如此,我们可以将创作流程转化为“AI 初稿”“人工精修”“AI 润色”“人工审核”的形式,逐步实现从人机互动到人机共创的进阶。


指令2:如果你是马斯克、张一鸣,你将如何看待“以大数据赋能驱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”这个话题。


DeepSeek 可以模拟不同领域、不同行业的名人,让他们探讨、辩论同一个问题,借助名人思维拓宽新闻工作者们的创作思路,换个角度看问题。


指令3:输入一段文字;审校一下以上这段文字。


对于常规的内容,DeepSeek可以分担一部分编校工作,对文章的逻辑性、语句的流畅性提出改进建议。但是,AI工具也存在错改、漏改的情况,无法与专业的审校软件相比,但逻辑性值得参考。


3.传播运营阶段的智能优化。在作品完成后,利用DeepSeek 分析推理进行优化,也是大大提升作品质量的良策。


指令1:假设你是一名资深的毒舌编辑,评价一下这篇文章有哪些不足之处,并给出改进方案。


利用DeepSeek模型挑毛病或辩证思考,评估方案和决策,让AI成为你的“军师”。


指令2:输入案件关键词,①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特性,将案例内容分别适配不同的标题和形式;②推荐几个适合在微博传播的智能话题;③预测可能产生的舆情风险;④根据不同平台用户的知识水平调整表达方式。


不同平台住着“不同性格的用户”,一稿多发的传播效果不如对症下药巧妙,使用AI抓取到的大数据信息优化传播方式,让同一内容实现精准降落。


4.效果评估阶段的智能分析。作品发布后,传播数据也是媒体人关注的要点。利用DeepSeek进行数据整合,能够看懂用户喜好。


指令1:上传微信公众号后台内容分析数据文件作为附件,根据以上10篇单篇文章的数据表格,整理出一份详细的微信文章阅读情况分析,包括阅读趋势、阅读渠道、用户画像(地域分布、年龄分布、性别分布)。


DeepSeek的快速整合,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工统计数据的时间,媒体人可以根据整合后的数据进行复盘,反哺于下一次的创作。


训练AI的“说话之道”

在实际的操作应用过程中,DeepSeek也不是一个完全“可靠”的助手,笔者从事检察新闻工作,教会它检察新闻的“说话之道”还需要一点技巧和调试。


问题1:自我意识过剩,防止AI造假。很多使用者在接触DeepSeek时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,那就是DeepSeek 太像一个象牙塔里的书生,给出的答案不贴近生活。对此,可以训练AI“说人话”,在对话过程中反复调整对指令的描述,而不是开启新对话,让AI 在此过程中向要求不断靠拢,并形成定式。另外,禁止AI 自由发挥增加不存在的数据,对生成的内容进行人工复核,都能大大提升DeepSeek的使用体验。


问题2:保密性很重要,防止AI知道得太多。DeepSeek是一款能够自动学习的AI模型,而检察机关的日常工作中可能涉及一些保密信息。如果DeepSeek 在对话中学习到了案件细节、策划创意等内容,可能导致信息残留在系统中,甚至存在泄露给其他用户的风险。因此使用DeepSeek 处理文字需要十分谨慎,但并不是代表完全不能使用AI 处理信息。让AI 用完即忘,可以在“隐私与安全”内关闭自动学习功能,禁用学习输入内容、不保存对话历史、禁用个性化推荐。并且在“文件缓存”中选择“每次退出自动清空”,保障信息安全。如果还不放心,也可以像用浏览器一样选择“无痕模式”,或者将信息打码。


技术再先进,也只是媒体人手中的“桨”,而法治的航向永远由人掌控。AI 可以捕捉社会热点、可以推理出文字,但人为介入、引导、判断的过程更为关键。我们需要做的,是让技术为检察新闻宣传工作服务,而不是被技术裹挟。这种“人工智能”与“人为智慧”间的博弈,正是智能采编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命题。


(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新媒体传播二部编辑)



“DeepSeek如何成为媒体人的“全能搭档”” 的相关文章

谁是开源大模型之王?Llama、DeepSeek还是Qwen?

谁是开源大模型之王?Llama、DeepSeek还是Qwen?

文|数据猿“友商,你们拿什么和我比?”“友商,你们拿什么和我比?”这不是哪家公司的狂妄宣言,而是当前AI战场最真实的写照。IDC预测,2024年,全球各组织将在人工智能上投入2350亿美元,2028年...

冷知识:DeepSeek为什么好多国家要禁止?揭秘背后的原因

冷知识:DeepSeek为什么好多国家要禁止?揭秘背后的原因

近年来,DeepSeek作为一款强大的AI工具,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,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,甚至在某些国家面临限制或禁止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原因?1. 数据隐私与合...

挑战DeepSeek-R1,上海企业开源发布MiniMax-M1大模型

挑战DeepSeek-R1,上海企业开源发布MiniMax-M1大模型

今天,上海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稀宇在开源社区发布了MiniMax-M1系列模型。它们是采用大规模混合架构的推理模型,在处理百万级Token(词元)长文本上实现了突破,支持高达100万Token的上下文窗...

英伟达CEO黄仁勋:中国的Deepseek和阿里通义是当前最佳开源模型

英伟达CEO黄仁勋:中国的Deepseek和阿里通义是当前最佳开源模型

IT之家 5 月 30 日消息,据日经亚洲报道,北京时间 29 日凌晨,英伟达 CEO 黄仁勋表示,“中国发展 AI 的进程不会因有没有美国芯片而中断…… 关键问题不在于中国有没有 AI—— 它已经有...

DeepSeek流量暴跌?AI大模型全球霸主离奇遇冷,外媒曝出真相

DeepSeek流量暴跌?AI大模型全球霸主离奇遇冷,外媒曝出真相

【新智元导读】曾以低价高性能震撼市场的DeepSeek,为何在自家平台遇冷,市场份额下滑?背后隐藏的「Token经济学」和这场精心策划的战略转移,正悄然改变着AI的价值链与分发模式。最近,全世界的大厂...

如何选出银行股里的优等生,我们问了问DeepSeek

如何选出银行股里的优等生,我们问了问DeepSeek

如何选出银行股里的优等生,我们问了问DeepSeek《投资者网》崔悦晨当 DeepSeek-R1 以其强大的信息整合与洞察能力风靡全网,成为企业与个人的“智能外脑”时,《投资者网》也按捺不住好奇:在&...